-- 根雕藝術概述 --
根雕藝術,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?,F存最早的根雕作品,是戰國時期的“辟邪”和角形器,是20世紀80年代先后在湖北的古墓中發現的。這表明根雕在古代已具有一定的藝術水平,并形成為一個獨特的藝術門類,受到人們的珍愛。南齊書中有齊高祖贈予隱士僧紹竹根“如意”的記載,同時出現了一些根制實用品、陳設品和家具。
唐代詩人韓愈的《題木居士》詩中,也描述了一件根雕“人物”作品。宋元時期根雕作品在宮廷和民間發展,而且有些畫家也以根雕作品作為創作的素材?!栋贅饭那賵D》中畫的許多擺放就是根雕作品。明代,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。清代涌現出一大批根雕藝術家,使根雕創作發展到一個新階段。他們承繼了木雕藝術的傳統,創作了許多優秀根藝作品,至今在北京的故宮、頤和園及上海的豫園中,仍收藏著許多清代的根雕珍品。
--根雕藝術的特點--
巧藉天然要貫穿于創作的始終。當選到一塊具有自然形態美和創作價值的根材時,有的可以一目了然,確定創作主題,但這種情況極少。大多數是第一印象覺得其形態美,可以利用來創作點什么,但究竟創作什么并不清楚。對于一個七枝八杈、形態復雜的根體。經過作者推敲確定主題后,下一步就是制作階段。在制作時要貫徹“三分人工,七分天成”的制作原則,圍繞著主題思想的要求,巧用心計,合理而慎重地取舍。除對局部作少量的修飾和必要的雕琢外,重點應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態上,如枝、須、洞、節、疤、紋理、色澤、態勢等,盡量使這些天然特點和神韻,在已確定的藝術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體現。在這種創作思想指導下,因材施藝,進行取舍、雕琢、磨制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,做到巧藉天然,美有所用,使自然美的“奇”與人工美的“巧”,自然地結合起來,實現原定的創作設想。
由于根雕要巧藉天然,雖經施藝但不留明顯痕跡,使整個作品的藝術風格渾然一體。
--根雕藝術的品類--
實用觀賞類的根雕作品,集實用和觀賞于一體,以實用價值為主,兼有觀賞價值。常見的有根椅、根床、根桌、根凳以及根制條幾、沙發、茶幾、屏風、花架等常用家具;有用根制成的筆架、鎮尺、硯座等書案用品。陳設觀賞類的根雕作品,主要用于陳設觀賞,是根雕作品的主體部分,占絕大多數。按其造型特點,又可分為人物型、動物型、鳥禽型、魚蟲型、花木型、器物型、審美型及其他自然形態。
審美型,是指自然形態很美,極富有欣賞價值,但很難確定名稱的一些無名根藝作品,根藝家統稱之為審美型作品,或叫無名作品。
其他形態的根藝品,要經過根藝家加工而成,一般具有非具象的特征,給人以天然之美的感受。根雕制作的材料及工具根雕,顧名思義,是根的藝術。它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根。 --相根 --
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態的根,為根藝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創作材料。一塊自然根不經加工就是一件根藝作品的情況,幾乎是沒有的。但具有自然美的根材卻是極其豐富的,到處都有。能否發現它的美,這取決于人們是否留心及審美能力如何。不從事根藝創作的人來說,一般是視而不見其美,引不起注意的。但是根藝愛好者卻能替眼識材,進而創作出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品。
根雕創作的根材,主要是兩個來源:一是揀。從山坡上、道路旁、梯田邊揀;從農家的柴火堆和園林丟棄的樁頭、廢根中挑選。二是從市場上選購。
尋找根材的過程,是運用生活經驗和藝術修養尋找創作題材的過程。但尋覓根材也不能沒有重點。根藝家的共同經驗是:奇特的根往往生長在環境最險惡、最艱苦的條件下。相反在平原上、沃土里生長的根,則很少有奇特形態。因此,要根據各自的生活環境,確定尋根的重點方向。
--根材的種類--
自然界可供選擇的根材是很多的,有喬木、灌木、藤蘿、竹子等。古人進行根雕創作的根材有擅香、紫檀、樟木、松、竹、藤、桑等,質地堅硬、光滑、細膩,紋理清晰,適宜進行藝術加工?,F代根藝家拓寬了用材的品類。各地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不同,可供選擇的根也不同。在東北有柞、櫟、楊、榆、椴、樺、映山紅等硬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