硯
硯,作為文房四寶之一,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。早在新石器時代,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使用"研磨器"研制顏色、繪制圖案。至西漢時,制硯有了顯著發展,硯的種類增多,有石硯、陶硯、銅硯、漆硯等。漢至魏晉的石硯,盛行圓形三足式、四足式,雕刻風格渾樸,造型生動。漢代陶硯有龜形、山形、圓形、方形等。魏晉時,出現了瓷硯,多為青瓷硯,硯堂無釉,以利研磨,其形多為圓莆蹄足。
名稱:隨型水坑端硯 年代:清中期 尺寸:21*16*5 估價:8-10萬 該硯石質細潤,造型神工鬼斧,石質肌理自然,極富天趣,無人工修飾。硯面刻工精細,傳世包漿純厚,澤感強烈,開門見山。此硯是端硯中石質極品,存世極罕,配有老紅木盒。
隋唐以后,由于制墨工藝的發展,墨質漸優,可不用研石,對硯的要求相應提高。唐時硯質、硯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。盛行龜式、箕式、山峰多足式硯。名硯石相繼出現,如廣東的端硯、山東的紅絲硯、甘肅的洮硯等。這些硯材堅實、細膩、滋潤、發墨,并具有各種研美的紋理,如端硯有魚腦凍、蕉葉白、冰紋等。至宋代,士人更重石硯,尤其珍愛端石。當時石硯的只要式樣是"抄手硯",將硯背部分挖空,便于挪移,既輕且穩。陶硯漸為石硯所取代,但澄泥硯仍有發展。宋硯樸素大方,實用美觀。元硯雕刻風格比較粗獷、渾樸、自然。
名稱:長方紫端硯 年代:宋 尺寸:15*9*2 參考價:無定價 該硯清宮內廷藏,石質細膩,雕刻銘文"其色溫潤,其制古樸,何以致之,石渠秘閣,改封即墨,蘭臺列爵,永宜寶之,書香是托",落款"懶翁贊",印章"奇珍"。硯左邊款"停云館珍藏"(即文徵明家藏),硯背"書畫船第三硯,芾識"(芾即指宋著名書法家米芾收藏),刻字秀美,傳世特征分明,硯身包漿極佳,為藍皮紫端中精品,此硯存世極罕。
到明清時代,我國的制硯工藝更趨精湛,名硯佳品不斷涌現。明硯講究自然,出現了隨形硯,因材制硯,形式多樣,有蓮葉、人面、新月、古錢、瓢、錢等等,造型、雕飾古樸典雅。清硯講究精雕細刻,出現了許多石硯之作。當時,還非常講究硯石的色澤、文采、聲音、嫩潤及年代、石坑、題銘等,硯已由實用轉為藝術欣賞和珍藏了。
新中國成立后,我國文物部門在考古發掘中,先后出土了多件稀世古硯珍品,令國際文物界和收藏界震驚。如1985年2月,在江蘇101號西漢墓中出土的"漆砂硯",堪稱我國最早的漆制硯臺,它不僅結構合理、構思精巧、美觀耐用,而且漆工工藝精湛細致,實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。該硯現藏于我國揚州市博物館。再如,1970年在山西大同出土的北魏"石雕方硯"。這件由灰砂石雕琢而成的方硯正中是一個12厘米見方的硯盤,四周及方硯上下都精心。
|
|
(function(){
var bp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script');
var curProtocol = window.location.protocol.split(':')[0];
if (curProtocol === 'https') {
bp.src = 'https://zz.bdstatic.com/linksubmit/push.js';
}
else {
bp.src = 'http://push.zhanzhang.baidu.com/push.js';
}
var 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"script")[0];
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(bp, s);
})();